栏目分类
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25-08-20 01:01 点击次数:181
从少年时茶馆里观摩孙竹篱先生挥毫落墨,到以斗笔拖曳梅花时“沾墨大笑”的神来之笔,梁时民的艺术之路深植于传统文人画的精神沃土。孙竹篱“无情莫作画”的教诲,让他悟透笔墨即心性的真谛——线条间藏着一生修炼,墨色中饱含对生命的热忱。承此师道,梁时民突破传统花鸟画“小我”格局,以山水晕染技法重构花鸟语境:背景的朦胧意境与主体的灵动生机交融,使尺幅之间尽显天地辽阔。从《暖冬》的苍茫诗意到“太空画作”的宇宙视野,他以“笔墨当随时代”的创新精神,让花鸟画承载起山水般的宏大叙事,成为当代中国画坛“守正创新”的生动注脚。

李先刚:今天邀请到著名画家梁时民老师来参加访谈。您是师承孙竹篱老先生,是吧?
梁时民:孙竹篱老师我是从小就在跟他学习,(那时候)他每一个星期都会到三台,把三台当年的那些五老七贤(诸如)画画的,写书法的,搞篆刻的老先生们约在一起,在三台的一个列拉商店,(我小的时候对这个印象很深)就在那里边喝茶聊天。当时因为我小,艺术上(的事)也不是很懂,还是懵懵懂懂的少年,听他们讲艺术,谈人生,谈社会等方方面面的事。茶馆,什么人都有,所以从小在我的记忆里面,他们的一些谈话、处事方式、思考、思想,对我应该说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我绘画的发展也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每次他要出去画画,我就跟他后面,给他拎包,看他画画。确实是小的时候,我是看不懂,只能看到他是怎么在画,他画画里面的那种深沉的思想、绘画的功力、绘画的技巧等,这些东西当时(我是不太懂),但在我幼小的心灵里面,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有的时候看他画画,他很激动,他下笔如有神的那种感觉,像坠石落山一样,疾风暴雨般的那种快速的用笔,是一种境界。我现在能够理解到,那完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宣泄。我记得在三台的一个小学里面,就画了一只梅花,他喜欢用斗笔画画,羊毫的斗笔,他从上面一直下来,拖笔,歘一下拉下来,当时一戳下来以后,沾了一身的墨。我就说:孙老师,你身上全都沾了墨了。我当时只是看到这种表象,但是他把笔一放,哈哈大笑。我现在才领会到,这是神来之笔,这就是精气神的表现。

李先刚:我们老一辈的画家,他们实际上在绘画的时候,已经忘记了笔墨技法,达到了一种真的自我情感的表达。这其实你要达到一种境界才能够实现,是吧?
梁时民:那肯定的。

李先刚:如果没有这种境界的话,那你一下笔,就会想这个笔怎么走?
梁时民:对,一定要胸有成竹。你画一张画,必须心中要想要画成什么样子,那在画的过程当中,就已经有了构图、运笔、布局、章法等等绘画的处理想法,胸有成竹了,下笔的时候,就会带有一种情感。像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我老师就跟我说,无情,莫作画。在你没有情感的时候,千万不要作画。(否则),那你画出来就是一个死的线条。因为线条、笔墨代表一个人的精神,他这几根线条,几笔墨,实际上他是一生的修炼,也就是说,从你的线条里面,可以看到你对人生的一种态度,对人生的一种理解。

李先刚:梁主席是正规高校毕业的,然后又师承了名家,师承了我们传统的绘画思想。梁主席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原来的花鸟画这块儿,他画得很小,就是一个“小我”的表现。但是梁主席把这个背景做了晕染以后,花鸟画呈现出了一种山水画的宏大场景,我觉得这个是梁主席最大的创新,在花鸟画上面的巨大成就。
(来源:四川省酒文化促进会)
画家简介

对话梁时民丨涪江给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梁时民,1959年生于四川梓州。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委员,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理事,原文化部国际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徐悲鸿画院常务副院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文联主席团顾问,四川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主任,四川省花鸟画会会长,四川艺术创作交流促进会副会长,四川省诗书画院艺委会委员,北京国画院院长,山东省国画院顾问,成都美术家协会顾问,成都画院顾问。
梁时民是著名的花鸟画家,在此之外,他还主攻山水画,他师承齐白石,宗齐白石、吴昌硕水墨之长,同时进行其他空间的开拓与发展,他的题材更加广泛,以全景式构图见长,吸取西方绘画的视觉,使画面更加有冲击力,色彩上以冷色调为主,色墨饱满,同时加入朱红等暖色调,使整个画面更加生机勃勃。美术报主编王平先生说:“梁时民在工兼写花鸟的杰出成就无疑是齐白石之后不可或缺的代表人物之一”,纵然大师很难超越,继承大师前辈的同时梁时民一直在不断的开拓进取,不管是题材、构成、色墨及意境等方面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新的标杆。
Powered by 九游海岛奇兵如何改绑电话号码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